<ol id="yqnop"></ol>

<optgroup id="yqnop"></optgroup>

    您當前瀏覽器版本不支持html5 video視頻播放

    推薦使用: 谷歌 火狐 其他雙核極速模式

    如果你的使用的是雙核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訪問

    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山洪預警系統:用“智慧”呵護一方安寧


    “小金縣山洪預警及防治系統運用了先進的信息采集傳輸技術、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技術,投入使用后,可以實現對小金縣區域內主要江河及重點區域的降水量、水位、流量、水質等信息的自動監測,通過及時預警,提前緊急轉移災區群眾,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便y江股份環境事業部總經理林學聽向筆者介紹。

    防汛“千里眼”  24小時“緊盯”水量

    據了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以預防為主,通過監測系統對各網點的降雨和洪水進行全天候監測,并根據采集到的數據,自動啟動相應的預案,給出對應的報警信息。

    小金縣山洪預警系統集成了自動雨量監測、水位視頻監視、防汛廣播、應急通訊、信息匯集與預警平臺等八個子系統,不僅可以24小時實時監測降雨信息,還可查詢防汛概況、氣象信息、水情信息等信息。

    當實際雨情水情達到最高上限時,山洪預警系統就會自動發出警報,而防汛中心通過接收到的數據,通過人工觀測,實地分析,就能判斷有沒有山洪災害的發生可能。

    為了保障信息傳輸安全,小金縣山洪預警系統將通過多種通訊方式、多種通訊網絡可靠地傳輸監測站點采集的數據,其中包括衛星電話、手機網絡傳輸等。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就可以組成一個搶險救災的局部通訊系統,移動通訊車主要用于搶險救災時,方便指揮與調度工作的開展,衛星電話用于當局部通信中斷時,與外部保持聯系的應急通訊通道。

    小金縣山洪預警系統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匯聚聯動單位信息并統一發布。系統負責數據的統一匯集與預警,把聯動單位的有關水務信息匯聚,對這些信息通過自動系統處理后,再反饋到聯動單位。聯動單位根據情況做好相應準備工作,以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

    信息化領跑山洪預警“最后一公里”

    ——針對山洪災害,國家領導曾批示:“山洪災害頻發,造成損失巨大,已成為防災減災工作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必須把防治山洪災害擺在重要位置,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研究山洪發生的特點和規律,采取綜合防治對策,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span>

    小金縣項目是銀江股份在四川省部署的第一個山洪預警系統,也是運用信息化保障人民安全的一個典型案例。

    受特殊的氣候、地理環境以及極端災害性天氣等共同影響,我國山洪災害在一段時間內呈現出頻發重發態勢,成為當時我國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主要災種。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我國已經對分布在山區、丘陵地區的1640個縣進行了地質災害初步調查,查出24萬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而水利部公布的一份資料則顯示,全國有超過1800個縣,已經處于山洪災害的威脅之中。

    加上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丘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2/3,而這些地區多屬于經濟條件薄弱的基層邊遠地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淡薄。“山洪往往發生在很小的流域,就是幾十平方公里,所以往往可能就沒有監測點?!彼克木指笨偣こ處焺⒅居暾J為,在一些山洪災害多發區域,缺少必要的雨水情水文監測設施,從而造成對山洪災害發生無法進行有效監測預報預警。

    由此,也造成了多年來我國山洪災害點多面廣,發生頻繁,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因山洪災害造成的人員死亡超過1000人,年均經濟損失在400億元以上。山洪災害突發性強,破壞力大,預警預報難,在局部地區引發的災害經常是毀滅性的,僅依靠單純的防御非常困難。

    為了盡量避免山洪災害帶來更多生命財產損失,國務院和各級水利部門于這幾年在數個省市試點區域安裝了山洪災害預警系統,運用信息化手段對抗自然災害。

    多方努力,山洪預警初顯成效

    2010年6月13日至27日遭受多輪強降雨襲擊的福建省建甌市,通過山洪災害防御系統,第一時間向防汛責任人發送預警信息16萬條,向群眾發布雨水情信息150萬條,適時啟動全市山洪災害防御Ⅰ級應急響應,提前轉移受威脅人員,取得了零傷亡的奇跡。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位于同一降雨系統、遭受同一場降雨過程襲擊的南平市,由于沒有建設監測預警系統,6月18日水東街山體滑坡造成11人死亡。

    按照自然災害發生規律,在山洪來臨之前敲響警鐘,因地制宜確定發生的臨界雨量(水位),布設監視災害發生前兆的“千里眼”,建立科學監測預警體系,為人員轉移避險提供科學依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是山洪災害防治的關鍵之舉。

    2006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規劃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以非工程措施為主,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確定了我國山洪災害的分布范圍,根據山洪災害的嚴重程度,劃分了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提出了以非工程措施為主的防治方案,并提出了近期及遠期山洪災害防治目標、建設任務  

    2007年11月,水利部編制完成《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試點縣實施方案報告》。2009年4月,財政部下達中央補助資金2億元,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同年,縣級山洪災害防治試點建設也啟動,并已經發揮出應有的成效,被當地百姓稱為“生命的保護傘”。

    據了解,現在我國山洪易發省份,除四川、江西、湖南、廣東、福建等省份已經安排大量資金用于重點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與防御體系建設外,山東、河南、貴州、陜西等省也陸續開始布局山洪災害預警防御體系的搭建。

    而無數的例子證明,山洪預警對于有效防范山洪誘發的重大滑坡、泥石流減災效益巨大,其做法非常適合當前我國國情。治與不治大不一樣,天災面前力減損失,這是山洪災害防治試點實施后毋庸置疑的事實。

    率先啟動山洪預警監測工作的省份,已經在去年的山洪災害預警中取得了重要的成績。如2010年5月上旬,江西贛州市定南、尋烏、安遠、全南等縣降特大暴雨,定南縣鵝公鎮高湖站36小時累計降雨量高達450毫米,24小時降雨量高達 335毫米,均為該地區有記錄以來最大值。省、市、縣通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實時監測降雨情況,及時向有關市縣和鄉鎮發布預警信息,59個鄉鎮提前轉移1.75萬人,轉移人員中有800多戶房屋倒塌,避免了3000余人傷亡。6月18日,黎川縣6小時平均降雨量達148毫米,德勝、日峰、潭溪等鄉鎮山洪暴發,全縣倒塌房屋1萬余間,由于預警及時,3萬余人提前轉移,無人死亡。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不卡精品|一级a一片久久免费|日韩人妻中文字幕|5566亚洲精品|国产一区在线播放足浴按摩

    <ol id="yqnop"></ol>

    <optgroup id="yqnop"></optgroup>